地处洛须镇石渠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的须然寺坐落在四川、西藏和青海边界的金沙江畔。寺庙设计与周围诗画般的山脉和金沙江共鸣,其丰富的自然,文化及佛教传统赋予须然寺场地独特性和神圣性。
在场地北端已经建有一座寺庙大殿。三面环山,东临金沙江的地理位置是须然寺的一个天然的最佳场地。建筑主入口朝东是总平面合理布局的结果,因为东面为寺庙的最理想的朝向并能保证入口厅在早读时间汲取大量的阳光。从东入口有一条石质铺地的人行通道,经过水池,通向场地首层平台。
须然寺给人的第一体验是没有边界的底层空间。当人们从东面走向须然寺时,有一条宽敞的石质平台通向由透明玻璃移门围绕的礼佛大堂。夯土实墙重叠在底层玻璃外立面上压低入口的视觉轴线,把视线引向礼佛大堂的佛祖像。这种用实墙边缘创造出压低的入口的建筑手法的意图在于把人们引导到内向的空间。四面环水, 入口和大堂感觉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由四面的八根主柱支撑,从而使首层空间简洁而没有视线阻挡。开放的实木地板的礼佛大堂把外面的自然景观引入,形成了内外空间相通。遵循藏传佛教的传统,低调的、开放的入口空间表现了选择佛教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
建筑的第一体验是没有网格的界限。一个石质平台通往被透明滑动玻璃门包围的深底中庭。建筑埋实的土体被升高,与高处玻璃板相交,令地面可见。悬吊的部分从入口压制着视觉中轴,将视线带领到佛像周围的朝拜者。周围的八根柱子释放屏障的角落。被宁静的水体所包围的坐禅平台看起来像浮动的一样,产生轻盈的感觉。木地板平台深嵌在地里,与自然无缝地结合。开放式入口忠于佛教理念,令朝拜者可以自由选择追求佛法的道路。
室内空间被设计成一个内聚的空间。内部空间具备很强的向心张力。从屋顶挖空的天窗中引入的光线把图书馆的所有层平面都结合在一起并强调了建筑的向心性。缓和坡度的石台阶及两层墙中间顶部光线洒入的夹层走廊都创造了一种潜意识下进入内向私密空间的体验。上部楼层结构完全由剪力墙支撑。二层是藏经阁,中间为图书馆和阅览室并在中间挖空形成中庭,与首层相连。外围的房间用来做小型会晤,VIP会议室和公共餐厅。这些房间沿中心图书馆布置,形成非常强的向心性。侧面带有书架的两个木楼梯设在中间的图书馆的两边,使图书馆功能向上层延续。第三层平面,两层夹层的外墙中做梯形开口把柔和的光线引入暗室中。梯形的开口设计为可以坐人的凹室作为研修室。这种柔光再次强调了研修凹室的内省的静谧的空间。顶层为开放图书馆,自然光线由四面八方涌入。
整个屋顶四面边缘向中心方面上升,形成优美的弧度。这是一种用钢加固的木结构为主体支撑的张拉膜结构。透明的红色镀膜提供了轻巧性,又从内部能隐约看到屋顶的结构,这一特征能通过结构本身来体现建筑美学。斜跨木构件的 拉锁金属拉索创造出动感的形体横跨整个平面,垂直向下伸向首层固定,并反方向向上形成屋顶上的尖塔。须然寺及图书馆的设计是自然地理形态,内在宗教涵义,空间的雕琢与实际建造经费上的综合考虑的成果而这些因素都是以中心主题“知识与光”而设计,表现佛教世界中的平衡。